與春節、元宵、端午等中國傳統節日相比,中秋節似乎總是更能引發詩人情懷。有關中秋的詩詞汗牛充棟,除了那些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,其實還有不少或被“遺忘”的佳作,值得人們品讀回味。
  “寫中秋之月,最多最好的當屬李白。蘇軾《水調歌頭》,堪為中秋詩詞絕唱。”“寶寶念詩”微信公眾賬號發起人韓可勝說。然而,或許很多人不知道,論壯闊和情懷,張孝祥的《念奴嬌·過洞庭》並不輸給蘇軾:“洞庭青草,近中秋,更無一點風色。玉鑒瓊田三萬頃,著我扁舟一葉。素月分輝,明河共影,表裡俱澄澈。悠然心會,妙處難與君說……”
  而辛棄疾的《木蘭花慢》,雖然很多人不熟悉,但其科學追問卻在中國詩詞中獨樹一幟:“可憐今夕月,向何處,去悠悠?是別有人間,那邊才見,光影東頭?是天外,空汗漫,但長風浩浩送中秋?……”
  月亮為什麼不會掉下來?為什麼圓月會漸漸變成彎月?作者一連串的發問,使得這首詞增添了不少理性色彩。
  唐代詩人王建的《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》,也是一首或被“遺忘”的中秋懷思佳作:“中庭地白樹棲鴉,冷露無聲濕桂花。今夜月明人盡望,不知秋思落誰家?”同濟大學文化批評研究所教授朱大可介紹,王建雖任職低級官吏,一生卻寫下了大量樂府詩,幾乎與張籍齊名。 (據新華社上海9月7日電)  (原標題:那些不該被“遺忘”的中秋詩詞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o55ooan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